有什麼樣的條件才能構成一個母親?
大部份會說血緣是最基本構成母親的條件。孩子在母腹孕育,血脈相連,孩子自成孕以來已經與母親建立了不可分割的關係。這個論調,我並不會否定。可是,假若母親只是血緣關係,那領養媽媽窮一生的精力也沒有指望可以當上孩子的母親角色?作為一個領養媽媽,我的答案當然是否定的。
我的疑問是:假若血緣並非構成母親的原素,那什麼才是呢?舉阿比為例,她憑什麼認得出或認定我是她的母親?我與她沒有血緣是肯定的,甚至出生後頭一年我沒有與她在一起。可是,到現在,我感覺到她知道我是她的母親。她認得出我是她的母親,我認為是與我所給她的時間及心機有關。時間:當初三個月24小時貼身相處應該奏效,週間的假期及週日的共對有幫助,quantity 與 quality 同樣需要。心機:看書、交流、反省、再加堅持在家就主理所有餵食沖涼換片,很努力令她逃不出我的手指。
假若: 母親 = 時間 + 心機,那工作忙碌的媽媽便大有危機了,因為她們家的傭人將會是孩子的母親了!當然在實際生活中看到以上的例子並不新奇,但為何有些孩子縱使長期在其他固定的人手中照顧下,他們仍清楚誰是他們的母親呢?還是尚有其他原素?
可會是作為父母的權威呢?就算孩子是被嫲嫲婆婆湊,但孩子知道有些東西的最終決定權始終是媽媽(或爸爸),所以他們相信媽媽才是最重要的。另外,媽媽在家擁有權威對管教孩子是十分重要,不可或缺的。
假若:母親 = 時間 + 心機 + 權威,那麼母親可能不一定是獨一的,可能有些孩子會有多於一個母親呢!我相信,阿比的寄養媽媽為她所付出的,令她成為她的母親也當之無愧。但是,兩個母親可以同時並存嗎?抑或兩個同時同等重要的話會令孩子無所適從?
我會傾向相信,不同的母親是可以並存,但若不能分重要性便令孩子很難做人。
這陣子,阿比開始叫我「媽咪」,卻把所有人 (爹爹和工人auntie) 都叫成了「媽咪」,真搞笑!
上星期與一位剛懷孕的好朋友在聊,她說起上孕婦瑜伽堂,那一刻我好像沒有以往的極端妬忌自憐心態,卻有一種羨慕的心。反省時分析,可能是自己認清我最希望的是當上母親,現在領養可以讓我當上了,所以減少了自憐不忿的感受。當然懷孕生產我也渴望經歷,是以有這羨慕的感覺。朋友說她有點擔心生產時會很痛,我說:「做了媽媽就要勇敢面對了」。無錯,當上了媽媽就要負責保護孩子,所以要萬二分勇敢!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